取保候审法院不开庭是不可以的。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不是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在司法实践中,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案件仍需要经过法院的审理来确定其是否有罪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法院审理案件是遵循法定程序的,以确保公正和公平。通常情况下,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开庭过程中,会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和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调查和认定,然后依法作出判决。

如果法院不开庭就对案件作出处理,这是违反法定程序的,可能导致判决无效。因为开庭审理是保障被告人辩护权、质证权等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法院暂时推迟开庭的情况,比如需要补充侦查证据、被告人身体原因无法按时出庭等。但这些推迟开庭的情况都是有法律依据和程序要求的,并且最终还是会安排开庭进行审理。

取保候审法院不开庭可以吗(0)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