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杀人,在刑法中称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对于有自首情节的判刑,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

过失致人死亡罪,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自首情节,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在具体的判刑中,法院会考虑以下因素:

1、过失行为的性质和情节。比如导致他人死亡的具体原因、场景、是否存在可以预见和避免的可能性等。

2、自首的及时性和主动性。自首越早、越主动,表明犯罪人的悔罪态度越好,在量刑时可能会更倾向于从轻处罚。

3、犯罪人的一贯表现和社会评价。如果犯罪人平时表现良好,没有不良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量刑产生有利影响。

4、对被害人家属的赔偿和安抚情况。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取得家属的谅解,也可能会影响量刑。

总之,过失杀人后自首的判刑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权衡和判断。最终的判刑结果以法院的判决为准。

过失杀人自首如何判刑(0)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第三条 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恶意利用自首规避法律制裁等不足以从宽处罚的除外。《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