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罪的判刑,会根据犯罪的情节轻重程度进行判定。一般情况下,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偷税漏税罪,在我国刑法中被称为逃税罪。其判刑标准主要依据逃避缴纳税款的数额、比例以及犯罪人的认罪态度、补缴税款等情况综合判定。

如果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就构成了逃税罪。这里的“数额较大”,根据相关司法解释,通常是指五万元以上。对于这类初犯,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当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一般是指二十五万元以上。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逃税罪的判刑,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犯罪人的主观恶性、造成的社会危害后果、是否有自首立功情节、是否积极配合税务机关补缴税款和缴纳滞纳金等。同时,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严格,对于逃税行为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以维护税收秩序和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企业的法定义务。任何企图通过偷税漏税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偷税漏税罪怎么判刑(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