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诈骗但不知情的,一般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刑。

在法律上,构成诈骗罪需要满足主观上具有故意的要件。也就是说,行为人要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诈骗,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诈骗结果的发生。如果确实不知情,没有犯罪的故意,那么就不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然而,对于是否“知情”的判断,并不是仅仅依据当事人自己的陈述,而是要综合各种客观情况进行考量。比如,参与的行为是否明显异常、是否获得了与正常劳动不相符的高额报酬、对诈骗活动的运作模式是否存在应当察觉的疑点等等。

如果经过调查和审理,有充分的证据能够证明当事人确实对诈骗行为不知情,那么不会对其定罪判刑。但如果证据表明当事人应当知情或者存在疏忽大意等过失的情况,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法律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非常谨慎地审查相关证据和事实,以确保判决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同时,法律也强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会轻易对一个确实无辜不知情的人定罪判刑。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复杂的诈骗案件中,要准确判断一个人的知情程度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依据法律规定和证据进行严谨的判断。

总之,参与诈骗不知情通常不会被判刑,但具体情况需依据详细的证据和法律规定来确定。

参与诈骗不知情会判多久(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第二百六十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