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人员失踪满 24 小时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但存在特殊情况时,不受时间限制。

在我国,人口失踪报案立案的时间规定在通常情形下是 24 小时。这意味着,如果某人失去联系且下落不明达到 24 小时,家属或相关人员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并展开调查。

然而,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存在。比如,如果失踪人员是未满 14 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是患有精神疾病且无法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一旦失踪,公安机关会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不受 24 小时的时间限制。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者在自我保护和应对外界危险的能力上相对较弱,他们的失踪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危险。

此外,如果失踪人员有遭受侵害的迹象或者可能遇到危险的情况,公安机关也会立即立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失踪人员在失踪前曾受到威胁、恐吓,或者其所处的环境存在明显的危险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及时报案对于寻找失踪人员至关重要。家属或相关人员在发现人口失踪后,应尽快向公安机关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包括失踪人员的照片、体貌特征、最后出现的地点、衣着打扮、随身携带物品等,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公安机关更有效地开展调查和搜寻工作,提高找到失踪人员的可能性。

总之,人口失踪立案的时间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为了保障失踪人员的安全,应在发现失踪后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

人口失踪要多久才会被立案?(0)

法律依据:

《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第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经审查,符合管辖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以刑事案件立案,迅速开展侦查工作:

(1)接到拐卖妇女、儿童的报案、控告、举报的;

(2)接到儿童失踪或者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报案的;

(3)接到已满十八周岁的妇女失踪,可能被拐卖的报案的;

(4)发现流浪、乞讨的儿童可能系被拐卖的;

(5)发现有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6)表明可能有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事实发生的其他情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