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包括主观方面具有故意,客观方面实施了法定的侵权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客体是国家的著作权管理制度以及他人的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音像、计算机软件等作品,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未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音像制品,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从主观方面来看,本罪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并且具有营利的目的。所谓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如果行为人没有营利的目的,则不构成本罪。

在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法定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这包括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等。同时,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也是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其他严重情节”包括多次侵犯著作权、因侵犯著作权被行政处罚后再次侵犯著作权、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

侵犯著作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著作权管理制度以及他人的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著作权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保护著作权的产生、使用和传播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规范。他人的著作权及相关权益是指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对其作品的发表、署名、修改、保护作品完整等权利,以及与著作权相关的邻接权,如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等。

总之,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是一个复杂且严格的法律界定,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在符合法定的构成要件的情况下,才能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具体是什么(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 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的;

(二)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

(三)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

(四)未经表演者许可,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的;

(五)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

(六)未经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采取的保护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技术措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