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偷盗者应根据其偷盗行为的性质、金额大小以及情节轻重等因素来追究相应的责任,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商场偷盗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其责任的追究通常会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从行政责任的角度来看,如果偷盗的财物价值较小,未达到刑事犯罪的立案标准,那么偷盗者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其次,如果偷盗的财物价值达到了一定的数额,或者存在多次偷盗等严重情节,那么就会构成刑事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对于盗窃罪的量刑,会根据盗窃的数额、犯罪的情节以及是否有其他加重或减轻情节等来确定。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除了行政和刑事责任外,偷盗者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商场作为被盗财物的所有者,有权要求偷盗者返还被盗财物或者赔偿相应的损失。
在确定商场偷盗行为的责任时,相关部门会综合考虑各种证据,包括监控录像、证人证言、被盗财物的价值评估等。同时,对于初犯、偶犯,或者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的偷盗者,在处罚时可能会酌情从轻处理;而对于惯犯、累犯或者在偷盗过程中使用暴力等恶劣手段的,处罚则会相对较重。
总之,商场偷盗行为是不可取的,一旦实施,必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