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的量刑,根据犯罪的情节轻重而定,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的行为,触犯了我国刑法中关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相关规定。
在量刑时,主要考虑购买假币的数额、犯罪人的主观恶性、是否有累犯情节、是否有自首立功表现等多种因素。如果购买假币的数额较小,犯罪情节较轻,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当购买假币的数额较大时,通常会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这里的“数额较大”,一般是指总面额在 4000 元以上不满 5 万元。
而如果购买假币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比如总面额在 5 万元以上或者币量在 5000 张以上的,就会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工作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购买假币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更严厉的惩处。这是因为金融行业对于货币的真实性和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金融工作人员本应具备更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他们购买假币的行为不仅损害了金融秩序,也破坏了公众对金融行业的信任。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对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进行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各种情节和因素,以确保刑罚的公正和适当,从而达到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 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