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告陷害罪既遂的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对于诬告陷害罪既遂的量刑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犯诬告陷害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里的“一般情况”,通常是指犯罪行为的情节相对较轻,比如诬告陷害的事实性质不太严重、对被诬告陷害人的影响较小等。

而如果诬告陷害的行为造成了严重后果,则会加重处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导致被诬告陷害人被错误刑事追究,被长期羁押或者受到严重的身心伤害;严重影响被诬告陷害人的工作、生活和声誉;致使司法机关浪费大量的司法资源,严重干扰正常的司法秩序等。

在具体的量刑过程中,法院还会考虑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犯罪手段、是否有悔罪表现等因素。如果犯罪人是出于报复、嫉妒等不良动机,故意捏造严重的犯罪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主观恶性较大,量刑可能会相对较重。相反,如果犯罪人在犯罪后能够主动认罪悔罪,积极消除不良影响,可能会在量刑上得到一定的从轻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诬告陷害罪的认定必须以故意为前提,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如果行为人因误解或者误信而作出错误的告发,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总之,诬告陷害罪的量刑是一个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过程,旨在实现罪责刑相适应,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诬告陷害罪既遂具体是怎么量刑的(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