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判缓刑的几率大小不能一概而论,取决于多种因素。

从犯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这在量刑时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然而,其能否被判缓刑并非单纯取决于从犯这一身份,而是要综合多方面的情况来判断。

首先,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至关重要。如果所涉及的犯罪属于严重暴力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或者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犯罪,那么即使是从犯,判缓刑的几率也会相对较低。但如果是一些较轻的犯罪,如非暴力的经济犯罪、轻微的盗窃犯罪等,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从犯判缓刑的可能性会增加。

其次,从犯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也是影响缓刑判决的关键因素。如果从犯能够真诚认罪、积极退赃、赔偿被害人损失,并表现出深刻的悔罪态度,那么这将对争取缓刑有积极的作用。相反,如果从犯对犯罪行为拒不认罪或者没有明显的悔罪表现,判缓刑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再者,犯罪人的个人情况也会被纳入考量。例如,从犯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一贯表现等。如果是初犯、偶犯,且平时表现良好,没有不良记录,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判缓刑的几率。

此外,司法实践中的地区差异以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不同地区的司法实践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案件在不同地区审理,判决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同时,法官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否对从犯适用缓刑。

综上所述,从犯判缓刑的几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各种因素。不能简单地认为从犯就一定有较大的几率判缓刑,而应当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从犯判缓刑的几率大吗(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八条

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