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于高利贷通常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案件情况进行处理。一般来说,对于高利贷中超出法律规定的利息部分,法院不予支持;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高利贷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高利贷在法律上是受到严格规范和限制的。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法律所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那么超出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对于超出法律保护范围的利息,不会予以支持。

在判断是否属于高利贷时,法院会综合考虑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利息约定等多种因素。如果放贷人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高利转贷罪。

此外,如果放贷人在放贷过程中存在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违法犯罪行为,法院也会将相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同时,如果借贷关系是基于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形成的,法院也会依法认定该借贷关系无效。对于借款人已经支付的高额利息,如果超过法律保护范围,借款人有权要求返还。

总之,法院在处理高利贷案件时,会依据法律的明确规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的高利贷行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社会秩序。

法院对高利贷是怎么解决(0)

法律依据:

《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条 违反国家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或者超越经营范围,以营利为目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前款规定中的“经常性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是指2年内向不特定多人(包括单位和个人)以借款或其他名义出借资金10次以上。

贷款到期后延长还款期限的,发放贷款次数按照1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