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销售假药的行为。

销售假药罪是指销售者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销售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首先,从主体方面来看,销售假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均能成为本罪主体。

在主观方面,本罪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假药而予以销售。这里的“明知”包括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如果行为人不知道所销售的是假药,不构成本罪。

从客体角度,销售假药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一方面,侵犯了国家对药品的管理制度,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对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另一方面,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权利。假药可能无法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对公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销售者实施了销售假药的行为。这里的“销售”包括有偿转让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无偿赠送。“假药”则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同时,销售的假药还需要达到“足以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这通常需要结合假药的性质、成分、使用方法、使用对象等因素综合判断。

例如,某些假药成分与标准药品成分完全不同,或者所含有效成分远远低于标准含量,使用后可能会延误病情治疗,导致病情恶化,这样的假药就可能被认定为“足以危害人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销售假药罪的认定,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构成要件,不能仅仅依据某一方面来判断。只有在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都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销售假药罪,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何构成销售假药罪(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