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文物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刑罚的轻重取决于走私的情节、文物的价值和数量等因素。一般来说,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等处罚。
走私文物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会受到我国法律的严厉制裁。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判断走私文物行为的情节轻重,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文物的价值。文物价值越高,走私行为的危害性越大,相应的刑罚也会越重。对于文物价值的评估,通常由专业的文物鉴定机构进行。
其次是走私的数量。走私文物的数量较多,反映出犯罪行为的规模较大,这也是加重处罚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者是走私的方式和手段。如果采用了特别恶劣、狡猾或者具有组织性的方式进行走私,也会对量刑产生影响。
另外,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程度也在考虑范围内。如果明知是文物而故意走私,且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刑罚也会相应加重。
需要指出的是,文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走私文物不仅损害了国家的文化主权和利益,也破坏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对于打击走私文物犯罪,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走私文物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任何企图通过走私文物谋取私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二款 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黄金、白银和其他贵重金属或者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