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取保候审后是否能判缓刑,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判断。
一般来说,如果符合以下条件,有可能被判处缓刑:
1. 犯罪情节较轻:酒驾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如重大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等。
2. 有悔罪表现:嫌疑人能够真诚认罪、悔罪,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处理。
3.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综合考虑嫌疑人的过往犯罪记录、平时的行为表现等,判断其是否有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4.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这需要考虑嫌疑人在社区中的声誉、与邻里的关系等因素。
然而,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判处缓刑的可能性就较小:
1. 酒驾情节严重,如血液酒精含量极高。
2. 曾经因酒驾或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受过处罚。
3. 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相关规定。
总之,酒驾取保候审后能否判缓刑并非绝对,需要由法院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综合考量和裁决。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