谅解书不一定能免除刑事责任,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量刑产生积极影响。
谅解书是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一方出具的,表示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行为予以谅解的书面文件。然而,它并不能直接导致刑事责任的免除。
刑事责任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法律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犯罪后的表现等。
谅解书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量刑方面。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积极取得被害人的谅解,这表明其具有一定的悔罪表现,可能会被法院视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之一。
例如,在一些较轻的刑事案件中,如故意伤害造成轻伤的案件,如果犯罪情节相对较轻,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并取得谅解,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判处较轻的刑罚,甚至可能适用缓刑。
但对于一些严重的犯罪,如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重大犯罪,即使取得了谅解书,也很难免除刑事责任,只是在量刑时可能会有所考虑。
此外,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还需要遵循法律的规定和司法原则,确保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起案件。不能仅仅因为有谅解书就忽视犯罪的严重性和社会危害性。
总之,谅解书不能绝对地免除刑事责任,但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量刑可能会产生有利的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第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