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犯罪和民事的区分主要在于性质、社会危害程度、法律后果、追责主体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

刑事犯罪与民事在多个重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从性质上来看,刑事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且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而民事主要涉及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纠纷,例如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

社会危害程度不同。刑事犯罪通常对社会秩序、国家安全、公民的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害。民事中的纠纷,虽然也会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影响,但一般不会像刑事犯罪那样具有广泛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法律后果大相径庭。刑事犯罪的法律后果往往是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民事中的法律后果主要是承担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恢复原状、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等。

追责主体也不一样。刑事犯罪由国家公诉机关代表国家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而民事纠纷通常由当事人自己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适用的法律不同。刑事犯罪依据的是刑法及相关的刑事诉讼法。民事则依据的是民法总则、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相关的民事法律法规。

举例来说,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属于刑事犯罪,犯罪人将面临刑事处罚。而如果只是借了他人的财物未按时归还,这属于民事范畴中的债务纠纷。

总之,刑事犯罪和民事虽然都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但在性质、危害程度、法律后果、追责主体和适用法律等方面有着清晰的界限,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考量,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两者。

如何区分刑事犯罪与民事(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 【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