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在刑法中,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对于从犯的量刑,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从犯相较于主犯,其在犯罪中的作用较小,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也相对较轻。
从轻处罚,是在法定刑范围内,选择较轻的刑罚进行处罚。比如某一罪行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从犯,可能会判处三年或者接近三年的有期徒刑。
减轻处罚,则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仍以上述例子为例,如果减轻处罚,可能判处二年有期徒刑。
免除处罚,是指对犯罪人作出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罚处罚。这通常适用于从犯的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况。
判断一个犯罪分子是否为从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如果只是参与了部分犯罪环节,或者是按照他人的指使、安排行事,没有积极主动地推动犯罪的进行,往往会被认定为从犯。
在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从犯并给予恰当的量刑,对于实现刑法的公正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对从犯起到教育和改造的作用,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团伙,打击主要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案件中对从犯的量刑,还需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由法官综合判断并依法作出裁决。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