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达到刑事责任。

在我国,对于偷税行为是否达到刑事责任,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和衡量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里所说的“数额较大”,一般指的是偷税数额在五万元以上。需要注意的是,并非只要偷税数额达到五万元就一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行为人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行为人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那么就会达到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

判断是否构成偷税的刑事责任,不仅仅要看偷税的数额,还要考虑偷税的比例以及行为人的后续态度和行为。同时,税务机关在查处偷税行为时,会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算,以确定偷税的具体数额和比例。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依法纳税是应尽的义务。任何企图通过偷税来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制裁。遵守税收法规,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秩序,也有利于自身的合法经营和长远发展。

偷税多少达到刑事责任(0)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