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财产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等要素。
侵犯财产罪的构成要件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法律概念。
主体方面,一般主体即可构成,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侵犯财产罪的主体。在某些特定的侵犯财产犯罪中,单位也可能成为犯罪主体。
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犯他人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这里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积极追求财产被侵犯的结果;间接故意则是对可能发生的财产侵犯结果持放任态度。
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这里的公私财产,包括公共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公共财产包括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以及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依法归个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债券和其他财产。
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的行为,如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这些行为具有非法性、公然性和对财产所有权的侵害性。例如,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不同的侵犯财产犯罪,其客观行为方式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以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为本质特征。
总之,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侵犯财产罪,需要综合考虑上述构成要件的各个方面。只有在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都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侵犯财产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