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诈骗罪中担保人是否有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担保人对借款人的诈骗行为不知情,通常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担保人明知借款人实施诈骗行为仍提供担保,则可能构成犯罪。

在借款诈骗罪的情形下,判断担保人是否有罪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如果担保人在提供担保时,对借款人的诈骗意图毫不知情,并且在整个借款过程中没有参与借款人的诈骗活动,也没有与借款人合谋实施诈骗,那么担保人通常不应被认定为有罪。因为担保人的担保行为是基于对合法借款关系的信任和支持,而非对诈骗行为的参与或协助。

然而,如果担保人明知借款人是以诈骗为目的进行借款,仍然为其提供担保,那么担保人的行为就可能构成犯罪。这种情况下,担保人在主观上具有帮助借款人实施诈骗的故意,客观上为借款人的诈骗行为提供了便利和支持,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此外,还需要考虑担保人在借款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和作用。例如,如果担保人在借款人实施诈骗行为后,积极协助借款人转移赃款、逃避法律追究等,也可能会被认定为共犯。

司法实践中,对于担保人是否有罪的认定,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证据和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担保人与借款人的关系、担保的方式和目的、担保人在借款过程中的知情程度和参与程度等。

总之,借款诈骗罪中担保人是否有罪不能简单地得出结论,需要依据具体的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严谨的分析和判断。

借款诈骗罪担保人有罪吗(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