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高利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构成犯罪。

高利贷本身是一种不受法律保护的借贷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单纯的放高利贷行为并不直接构成犯罪,但如果在放贷过程中伴随有一些特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就可能触犯刑法。

例如,如果放贷者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就构成高利转贷罪。还有,如果放贷者在追讨高利贷过程中,使用了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绑架等暴力手段,那么就会分别构成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等相关罪名。

此外,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以营利为目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发放贷款,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利贷的认定标准,以及是否构成犯罪,需要综合考虑借贷的利率、资金来源、放贷方式、追讨手段等多个因素。同时,不同地区的司法实践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法律对于正常的民间借贷和金融秩序是予以保护和规范的。正常的民间借贷,其利率应当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公民在进行借贷活动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避免陷入高利贷的陷阱,同时也要警惕各种可能的法律风险。

总之,放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的行为和情节来判断。

放高利贷是不是犯罪(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