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恐怖视频的立案标准通常包括传播的视频内容、传播的范围、传播的目的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多方面因素。
传播恐怖视频的立案标准并非是单一固定的,而是综合多种因素来判定。
首先,从传播的视频内容来看,如果所传播的视频具有强烈的恐怖、血腥、暴力特征,且能够引起公众的恐慌和不安,那么就可能达到立案标准。例如,视频中展示了极端残忍的杀人、爆炸、劫持等恐怖活动的真实场景。
其次,传播的范围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仅仅在极小的私密范围内传播,可能影响较小;但如果通过互联网等广泛传播,受众众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那么更容易被立案。
传播的目的同样关键。如果是出于故意制造社会恐慌、宣扬恐怖主义思想,或者是为恐怖组织招募成员等不良目的进行传播,往往会被严肃对待。
再者,造成的后果不容忽视。若传播的恐怖视频导致了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比如引发公众的大规模恐慌、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或者造成了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也会符合立案条件。
此外,法律对于传播恐怖视频的界定还会考虑传播者的主观故意程度。即使传播者声称自己并非故意,但如果其应当知道所传播的视频属于恐怖内容,仍可能被追究责任。
总之,传播恐怖视频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其立案标准的判断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法律的准确适用和社会的公正与安全。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