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做假账不一定属于诈骗,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行为的性质来判定。

股东做假账的行为是非常严重的,但它是否构成诈骗并非简单一概而论。诈骗通常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判断股东做假账是否属于诈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首先,要看其做假账的目的。如果股东做假账是为了非法获取公司的财产或利益,并且通过这种欺骗手段导致他人遭受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就有可能构成诈骗。

其次,要审查做假账的手段和情节。如果假账的制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虚构交易、伪造凭证等严重的欺诈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和谋取不当利益的意图,那么更倾向于构成诈骗。

然而,如果股东做假账只是为了粉饰公司的财务状况,以获得更好的融资条件或者避免公司受到某些监管处罚,但并没有直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获取个人私利,那么可能不构成诈骗,但这种行为仍然是违法的,可能会面临其他法律责任,如违反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者受到行政处罚。

此外,判断是否构成诈骗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中的判例。不同的案件在具体的事实和证据方面会有所差异,需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总之,股东做假账的行为性质复杂,不能简单地认定为诈骗,需要综合考虑目的、手段、后果等多方面因素,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证据来准确判定其法律责任。

股东做假账是属于诈骗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