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行为性质、社会危害性、法律后果、追究程序等方面。

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首先,从行为性质来看,职务违法是指公职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或者职业道德规范,但尚未达到犯罪的严重程度。例如,一些轻微的违规操作、工作失误、违反内部工作纪律等。而职务犯罪则是指公职人员的行为触犯了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情形。比如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

其次,社会危害性不同。职务违法的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的损害程度较轻。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大,严重破坏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和公共利益。

在法律后果方面,职务违法通常会受到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降职等。而职务犯罪则要承担刑事责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同时还可能面临财产刑,如罚金、没收财产等。

追究程序上也有差异。对于职务违法,一般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而职务犯罪则由司法机关,如检察院、法院等依照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

此外,两者在证据要求和证明标准上也不同。职务犯罪的证据要求更加严格,证明标准更高,必须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以确保准确打击犯罪。而职务违法的证据要求和证明标准相对较低。

总之,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虽然都与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有关,但在性质、危害、后果、程序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对于维护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和公共利益,准确区分和依法处理这两类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有哪些区别(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三百八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