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周岁以上的人犯罪,一般不会判处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在我国刑法中,对于 75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犯罪,在量刑时是有特殊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在对老年人犯罪的处理上,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老年人的身体和认知能力下降等因素,体现了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不适用死刑”并不意味着对 75 周岁以上犯罪的老年人完全免除法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如果老年人犯罪情节严重,仍然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等刑罚。
例如,如果一位 75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犯罪行为,但并非以特别残忍的手段,那么一般不会被判处死刑。但如果其犯罪手段极其恶劣,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比如通过极其残忍、暴力和令人发指的方式致人死亡,那么在法律的框架内,仍然可能会被判处死刑。
刑法作出这样的规定,是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基于对老年人特殊生理和心理状况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权之间寻求平衡。总之,75 周岁以上的人犯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判处死刑,但法律对于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也不会姑息纵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