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拒绝服役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主观方面为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行为。

战时拒绝服役罪,是指战时公民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公民。在战时,凡符合应征服役条件的公民,如果拒绝、逃避服役,都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兵役管理活动。兵役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服兵役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战时拒绝、逃避服役的行为,严重干扰了战时兵役工作的正常进行,破坏了国防动员秩序。

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战时,明知应当履行服兵役的义务而故意拒绝、逃避。其动机可能多种多样,如害怕战争、贪生怕死、逃避艰苦的军事训练等,但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行为。“战时”是构成本罪的特定时间条件,一般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拒绝、逃避服役”,是指拒绝、逃避参加作战、军事训练、后勤保障等与履行兵役义务相关的活动。“情节严重”,通常包括多次拒绝、逃避服役;组织、煽动他人拒绝、逃避服役;因拒绝、逃避服役造成严重后果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战时拒绝服役罪的认定,应当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构成要件,并结合具体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只有在符合法定构成要件的情况下,才能依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同时,维护兵役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刑法战时拒绝服役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