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放火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其犯罪构成要件具体如下:

客体要件:放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所谓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且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物以及公共生产、生活的安全。

客观要件: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里的放火,既包括作为方式,如用引燃物将目的物点燃,也包括不作为方式,如负有防止火灾发生义务的人,发现火灾隐患而不采取措施,导致火灾发生。

主体要件:放火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根据《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观要件:放火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放火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但动机不影响放火罪的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是否构成放火罪,需要综合考虑上述构成要件。如果行为人的放火行为没有危害公共安全,例如在野外无人的地方焚烧少量财物,不危及公共安全的,则不构成放火罪,可能构成其他相关犯罪或者一般违法行为。同时,对于放火罪的认定,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确保准确、公正地打击犯罪,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共安全。

放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具体有哪些(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