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构成刑事犯罪的判刑,主要根据盗窃的数额、情节、犯罪人的认罪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定。一般来说,盗窃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我国刑法中,盗窃罪是一种常见的侵犯财产犯罪。对于盗窃构成刑事犯罪的判刑,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盗窃的数额是判刑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同地区对于“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但通常来说,数额较大的起点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的起点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在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如果盗窃的数额达到较大标准,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其次,盗窃的情节也会影响判刑。比如,多次盗窃(指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入户盗窃(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扒窃(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这些情节即使盗窃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也会构成盗窃罪,并且在量刑时可能会相对较重。
此外,犯罪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表现,以及是否积极退赃、赔偿被害人损失等,都会对判刑产生影响。如果犯罪人认罪态度良好,有自首、立功情节,或者积极退赃、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从轻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起盗窃案件都是独特的,法官会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依法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同时,法律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利和社会的公共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