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的世界中,刑事案件总是充满着神秘和复杂,而取保候审则是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取保候审,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它却在刑事案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刑事案件能取保候审吗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并不是所有的刑事案件都能取保候审。一般来说,犯罪情节较轻,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这些情况通常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然而,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得取保候审。

什么是刑事案件能取保候审吗(0)

二、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的条件有哪些

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这意味着犯罪行为相对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比如一些轻微的盗窃、诈骗案件,如果犯罪金额不大,犯罪情节较轻微,就有可能符合这一条件。

2.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判断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需要综合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性质、情节、认罪态度、社会关系等因素。如果犯罪嫌疑人有稳定的工作、良好的家庭环境,且在案件中表现出较好的认罪态度,那么就可能被认为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3.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这体现了法律的人道主义关怀。对于这类特殊人群,在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其生活的影响。

4.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这是为了避免超期羁押,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三、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的程序是怎样的

1. 申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有权申请取保候审。申请时应当向司法机关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取保候审的理由。

2. 决定。司法机关在收到申请后,应当在 7 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取保候审的决定。如果同意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3. 执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在执行取保候审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责令其遵守相关规定。

4. 监督。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机关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如果发现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应当及时处理。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刑事案件能否取保候审以及相关的条件和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复杂且具体情况各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