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数额较小不一定就不构成犯罪,需综合具体情况判断。

在法律层面上,对于诈骗罪的认定,并不仅仅依据诈骗数额的大小。虽然通常来说,诈骗数额较大是构成诈骗罪的一个重要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诈骗数额较小就绝对不构成犯罪。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同地区对于“数额较大”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在一些地方,可能诈骗达到三千元以上被认定为数额较大;而在其他地区,这个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

然而,即使诈骗数额未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也可能存在其他情形导致构成犯罪。比如,诈骗行为具有多次诈骗、诈骗对象为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等特殊群体,或者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等情形,即使数额较小,也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从法律的整体精神和社会影响来看,诈骗行为本身就是对他人财产权益的侵犯和社会秩序的破坏。即使数额较小,也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和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不构成诈骗罪,也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等其他法律的制裁。

综上所述,不能简单地认为诈骗数额较小就一定不构成犯罪,而要综合考虑诈骗的手段、对象、次数、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法律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正常秩序,对于任何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都会根据其性质和情节进行相应的处理。

诈骗数额较小就不构成犯罪吗(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