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取保候审后是否判刑,取决于具体的案情和法律规定。一般来说,如果构成犯罪,是有可能被判刑的。

酒驾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不意味着案件的终结或者当事人不会被判刑。

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对于酒驾行为,如果达到醉酒驾驶的标准,即血液酒精含量达到 80 毫克/100 毫升以上,就构成危险驾驶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被取保候审,经过司法机关的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程序,如果证据确凿,充分证明犯罪事实成立,那么就会被判刑。

判刑的轻重会根据具体的情节来确定。比如,是否有从重处罚的情节,如曾因酒驾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严重超员超载驾驶等;或者是否有从轻处罚的情节,如自首、坦白、认罪认罚等。

如果酒驾行为未达到醉酒驾驶的标准,只是一般的酒后驾驶,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如罚款、暂扣驾驶证、行政拘留等,而不一定构成犯罪,也就不存在判刑的问题。

总之,酒驾取保候审后最终是否判刑,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各种因素和法律的具体规定。司法机关会依法进行侦查、审查和审判,以确保公正的裁决。

酒驾取保候审要判刑吗?(0)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